【千秋辅弼 七彩同安】之七十五《余潜士传文》

Connor 币安币BNB行情价格 2022-10-21 134 0

余潜士传文

文〡方元茂

余潜士(1786—1854年),字时缵,号畊( gēng,同耕)邨,辅弼(今同安)人;七岁丧父,由母亲黄氏抚育成人七彩币。嘉庆五年(1800年),奉伯父之命到福州读书,受业三年;嘉庆八年至十一年,只身在大洋乡高盖山旁苦学三年,自称高盖山人;道光六年(1826年),乡试举人,并赴京参加会试;落第归来,入“鳌峰书院”。平生潜心研读《小学》(注:文字训诂学)和北宋五子,特别推崇朱熹学说。参加过林敬庐、陈惕园等的“讲学会”活动;从事教学三十多年,不仅专心培育人才,而且著作甚丰。咸丰元年(1851年),获赐“进士出身”,授“文林郎”;咸丰四年入祀乡贤祠。

清朝•丁汝恭①•《余潜士传》(录自《永泰县志》)文/译

摄影∣陈成才

【文】

君姓余,名潜士,字时瓒,耕邨其自号也七彩币。世居永福之西山辅弼乡。三代隐德未耀,至君,毅然有志宋儒之学。方冠,始得《近思录》②读之,以为学不外是矣。即屏去举子业,往乡之高盖山,日陟(zhì)蹬道一千六百级,独宿石室无怖。潜研宋五子③书,反而证诸心身,又悬《小学》④以为步趋,心会神怡,旁通博览,一融汇于朱子全书。如是者有年,始出应试,即成博士弟子员。

【译】

先生姓余,名潜士,字时瓒,自号“耕邨”七彩币。世代居住在永泰县西山片辅弼乡(今同安镇)。三代人施德于人,但不为世人所知、不彰显,到了先生,毫不犹豫地志向于宋代儒学的学问。刚到弱冠(旧指二十岁),先生就开始寻得《近思录》来攻读,认为学习不外乎这样;随即退出科举考试学业,前往邻乡的高盖山,一天登高踏级一千六百个台阶,一个人夜宿在石洞里,不感到害怕。先生专心钻研“北宋五子”著作,出乎意料地得到体验感悟;再与悬挂着的《小学》步步紧跟学习,内心领会神情愉悦,触类旁通博览群书,一同融合在朱熹所有著作中。如此这般多年之后才出来参加考试,就考取“博士”(教授官)的县学生员。

展开全文

【文】

当是时,长乐乡贤陈惕园⑤,亦为朱子之学,以倡后进七彩币。君折节之下,而所造益邃。制军汪稼门⑥闻其所作“读小学而律”,取而张之鳌峰书院之鉴亭,令肄业生⑦有能熟读《小学》,而抒为论者列上考,于是闽人士始知读《小学》。而旧刻坊本,新翻注纂,一时并出,纸为之贵,实君倡之也。

【译】

那个时候,长乐人所推崇敬重的陈惕园,也在做朱熹学问,用以倡导学识、资历较浅的人七彩币。先生降低自己的身份从学门下,相比之下,先生的造诣比陈惕园更加精深。制军汪稼门听说他写了“读小学而律”,就拿去公布在鳌峰书院的鉴亭里,嘱咐未完成学业又具备能力的学生熟练掌握《小学》;然后把那些有能力作论、表达通畅的学生列入上等考生,由此福建读书人才懂得攻读《小学》。那些过去从事刻印书籍版本的书坊,进行新的字句解释编辑,一段时间里一起刊出,纸张价格因此上扬,确实是先生倡导带来的。

摄影∣陈成才

【文】

道光乙酉,督学沈鼎甫⑧之拔贡成均也,喜曰:“余生性至孝,奉《小学》若神明,自乡之士大夫与官其土者,交口称其贤七彩币。得一佳士可慰矣。”越癸卯,乡贡入都,鼎甫先生闻而造访焉。往复论学甚欢。君之为正学,实有足信人者。

【译】

道光乙酉年(1825年),督学沈鼎甫选拔先生为贡生入学国子监最高学府,高兴地说:“余潜士天生秉性极尽孝道,把《小学》看作神明一般,乡绅、地方官异口同声地称赞他的才德七彩币。得到一位贤人可以心安了。”到了癸卯年(1834年),先生随科举士子进入京师赴考;沈鼎甫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前往走访他,两人反复论说学问,非常惬意。先生的言行合乎正道的学说,确实具有值得人们可信之处。

【文】

君最善将乐梁月山⑨、邵武张繁露⑩、闽县何道甫七彩币。故予选拔生同年友而与梁君、何君同出陈恭甫先生门。繁露则折辈齿,与余友者也。繁露娴地理历法,兼长经济。月山湛深宋、明儒书,抱道而游。道甫文追东汉,好为济人事。独君规矩《小学》,为都人士模楷。家贫嗜书,每遍坐书肆,收拾丛残零星,撮其语有合道者,手抄而宝贵之。闻有正学儒书,虽远在百里外必往借观,翛(xiāo)然于世态炎凉之外,君诚笃学君子也。四君者,皆与予为道义交,不常聚处,一见辄如乳水投。其澹泊凑合,不知人世间更有富若贵也。

【译】

先生最要好的,有将乐的梁月山、邵武的张繁露、闽县的何道甫七彩币。所以我与那年按条件择取的贡生有交往,和梁月山、何道甫一道敬拜陈恭甫(福州人)先生为师,做他的门下。繁露放下辈分、年龄,和余先生交朋友。繁露熟练地理和历法,并且擅长经世济民。月山精深宋明儒学,持守正道交游。道甫的文风追求东汉,喜欢从事乐善好施事宜。唯有先生恪守《小学》本分,是所有有名望人的楷模典范。先生家道清贫,但酷爱书籍。每次一遍遍地坐在书市里,整理琐碎零散知识,择取其中有合乎自然或人事道理的语句,亲手抄录,当作非常难得的学识。一旦听说有正道学说的儒学书籍,即使远道在百里之外,先生也必然前往借来阅读。无拘无束、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冷淡的世故之外,先生是诚实真挚的学者,人格高尚德才兼备。四个先生,跟我都是以道德义理交往的,并不经常相会相处,一旦见面,就像水乳交融一般志趣相投。那种清静寡欲、不求功名利禄地聚合在一起的情怀,是人们无法想到的世上人间还有什么比这更富有更高贵的境界。

【文】

月山死后五六年,所著书见赏于宫傅林文忠公,为议请祀乡贤入七彩币。咸丰初元,繁露遽成古人,而君亦旋逝矣,又一年,道甫病亡。不意两年间,折予良友三,使予踽踽(jǔ)独立,学无与辅,而有过不知,岂不大可悲耶?

【译】

月山去世之后五六年,所写书籍受到太子太傅林文忠公的赏识,获得奏请入祀“乡贤”祠七彩币。咸丰初年,繁露突然去世,先生不久也离世;再过一年,道甫也因病逝世。没想到两年的时间里,折损我三个良师益友,致使我孤身单行、孤独无依,学问没人给以帮助,错在哪里也不知道,何止是极大的悲恸!

摄影∣陈成才

【文】

君七龄失怙,事节母黄太孺人,即知分樵汲之劳七彩币。门以内怡怡如也。既成名,长年假馆于外。一日闻母病,正值端午,昏夜飞渡。雨涨,舟不能进,遽舍舟徒步,昼夜兼程,足尽痘,抵家而母故无恙也。

【译】

先生七岁没了父亲,行事担当全靠母亲黄氏老人家,打小就知道分担打柴汲水的家务活,家门之内还算安适自得七彩币。功成名就之后,长期在外做客旅居。有一天,先生听说母亲病了,正是过端午时节,昏暗之夜归心似箭。下雨水涨,船只无法前驶,急忙放弃乘船改为徒步行走。日夜兼程,脚底都是水泡,到了家里母亲原来安然无恙。

【文】

年几六旬,奉伯兄命,为手抄方书,累昕夕不辍七彩币。居乡,一饮人以和。凡有争,咸来取平。条定乡约、乡禁,邻里受范,而异类不敢潜入,此有君之德,足薰人者也。

【译】

先生年近六十,接受长兄的指示,做手工抄写处方医书,辛苦到朝暮不息七彩币。先生居住乡里,一贯使人感受到以和为贵的精神。凡是存有争议的,都来向先生讨教事情的公平解决办法。先生分别制定乡规民约、乡里禁例,邻居和乡里秉承榜样,外族没有胆量暗中进入。这安贫乐道、不失节操的功德,足够教化人们了。

【文】

所著书,有《困学迩言》《居官臆测》《养蒙故事》《冶南古学》《课钞姑留》七彩币。诗文稿共若干卷,乡人将为鸠资付梓,取质于予,予就中撮其至者,别为《教学编》一册,亦足以兴感夫后人矣。

【译】

先生所写著作里,有《困学迩言》《居官臆测》《养蒙故事》《冶南古学》《课钞姑留》七彩币。诗歌文稿共有数卷。乡里的人即将为他筹集资金付诸雕版印行,他们向我索取核心内容;我就择取了其中最重要的,另外取名《教学编》一本,这也足够可以把所发的感慨留给后代人们了。

清朝•余潜士•《知与恬交相养说》(录自《永泰县志》)文/译

【文】

庄子《缮性篇》,谓知与恬交相养者,其学盖本于老氏致虚守静之旨也七彩币。人生而静,天之性也;感物而动,性之欲也。天性之真,本自虚静,虚静之体,本自灵明。是恬之中自有知也。

【译】

庄子的《缮性篇》,说智慧跟恬静是互相滋养的七彩币。他的学说大概起源自老子的守住宁静的状态、虚到极点而没有一丝杂念的意旨。人生来是恬静的,这是上天赋予的本性;感受外界从而心动的,是本能的欲望。人天真的本性,本源出自清虚恬静;清虚恬静的本质,原本来自明洁无杂的思想境界。这恬静当中自然有智慧。

摄影∣陈成才

【文】

惟人心锢蔽于习俗,汨没于物诱,而不知所以养之,则扰其天真,遂亦日昏其知识,此交相失之弊也能存其心,养其性,必清必静,不为习蔽,不为欲诱,如止水,如明鉴,斯物来而毕照矣七彩币。盖心恬则有定主,有定主则有定识,而所知自不至于流荡,此以恬养知之谓也。

【译】

只有人的内心对世俗持禁锢蔽塞的态度,淹没外界物质的诱惑,然后不去想用什么方法来滋长自己的欲望七彩币。那么,搅乱自己单纯天真本性的那些非念,也就日益变得黯淡,这样相互之间去除弊病也会保存本心。滋养自己的本性,务必要清明,务必要平静,不被习俗所蒙蔽,不为物质欲望所利诱,如同静谧的湖水,如同明亮的镜子。那么,物质欲望来了,也就必定能够照亮自己的心田。所以,心里恬静,就会有把定的主意,有把定的主意就会有确定的见解;从而所有知识自然不会流动飘荡,这就是恬静滋养智慧的道理。

【文】

若夫知为本然之知,非骋其私智小慧之为,不以穿凿为巧,不以杂博为奇,随物因应,各循其自然之条理,则其识不纷,而心亦宁静专一七彩币。不致有惑乱,此岂非以知而养恬乎?

【译】

如果智慧是本来自然的智慧,不是放任个人的小智小慧的行为,不把牵强附会作为智巧,不把繁多而庞杂作为奇妙,顺应事物的变化而临机应变,各自遵循事物的天然规律而非人为的脉络秩序;那么,自己的见解就不会纷乱,从而心境也就宁静而专一,不会引起迷惑混乱的结果七彩币。这难道不是用智慧来滋养恬静的吗?

【文】

故缮性于俗,学以求复其初,不惟无以复之,且终日役役沉沦俗染,有愈学而愈失其初者矣七彩币。沦欲于俗,思以求致其明,不惟无以致之,且百虑营营,纷牵物欲,有愈思而愈失其明者也。

【译】

所以,在世俗同流中修治性情,想靠儒学来期求复归原始的真性,不仅不得以复归,而且会整天沦落在奔走钻营、沉溺世俗的境地,会有越学习越失去自己本初心愿之感七彩币。沉沦在世俗物欲之中,还一心期望能达到彻悟与通达,不仅无法达到目的,而且会为追求私利而步步为营;纷扰牵挂物质享受的欲望,会有越是谋虑越是失去自己聪明睿智之感。

【文】

此无他,皆驰骛于末流,而不知正本清源之道,和理何以日出七彩币。故卒丧其心,而漓其性。无惑乎不免为蔽蒙之民,甚且为倒置之民,有如漆园之所浩叹也。

【译】

这没别的,都疾驰奔赴在水流的下游,但不知道端正其本源的道理,中和之道如何来看太阳的升起七彩币。这样,终究要丧失自己的心智,进而离去自己的本性。这难怪就不可避免地成为闭塞愚昧的平民,甚至是变成颠倒次序的氓流,好比庄子大声叹息的那样。

【文】

嘻!学道之士,诚能纯其存养之功,动亦常定,静亦常定,而恬然忘乎内外七彩币。如权知轻重,如度知长短,而所知原无加损。惟恬故知,有知皆恬。斯其为恬之至乎!斯其为知之至乎!斯其为交相养之效乎!

【译】

唉!修身养性的人士,确实能够纯洁于存心养性的功业,心动时常常坚定,静养时也如常淡定;那恬静的样子,身心内外都置之度外了七彩币。像秤砣一样知道重量的多少,像尺子一样知道刻度的长短,从而让所有的本初智慧没有增减。只有恬静温故知新,拥有新知都会恬静。这就是恬静达到最高境界的嘛!这就是恬静达到最高境界的嘛!这就是智慧跟恬静是互相滋养的效应啊!

附:简评余潜士

历史上,人们对余潜士的评价很高七彩币。一说:“潜士之研心性道,笃志暗修,其于吾闽道学之宗”。二说:“理学一脉,自宋朱熹、杨时、游酢诸先贤肇其始,风流绵绵、代代不绝;至清季,承其余绪而卓越者,当归永福余潜士。”三说:“晚清闽中理学宗师。”四说:“专崇正学,因仁义道德之藩篱;潜读深山,奉濂洛关闽为圭臬。”五说:“堪为一代之师资,而允树千秋之人望。”

余潜士的不同流俗有:

⑴笃挚教育

品格高尚七彩币。嘉庆癸酉年(1814年)夏,余潜士的七岁聪慧儿子光尹夭折于家中,在福州任教的他,闻讯后并未回去见儿子最后一面;后来,他回家瞧看了儿子埋葬地,感伤作《殇儿圹记》云:“时予馆于郡中而未归也……予以笔耕在外,不获尽教诲、鞠育之道。既瘗(yì埋葬),始归视之,一抔黄土,何以为怀!”

献身授业七彩币。余潜士奉行“一事不知,儒者之耻”的宗旨,毕生恪尽职守、授业解惑,振兴闽学;先后在家乡辅弼私塾、福州高氏塾馆、鳌峰书院、寿泉精舍等地执教三十余年,教育成就卓著,桃李满天下。鳌峰书院的吴贤湘监院曾赠诗曰:“味众所不味,能人之难能。”

重视传道七彩币。余潜士继承、发展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,不但深刻领会北宋五子伦理教育的思想、宗旨,还对朱熹的“知行”进行“思辨”,主张伦理道德教育从小开始,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。其传道思想,冲击了清代伦理道德教育的价值观,具有时代意义。

同等施教七彩币。余潜士施教面向全员,尤其关照寒门弟子。其曰:“天道酬勤,对贫家子,为师者即为天,替天酬其勤也,能争些小利益而耽其前程乎?”

教以致用七彩币。余潜士认为:“科举窄途也,得其售者几稀。不授以实用之学,学子皓首穷经,若不能登第,辄不能以他业谋生,值成一识字之废人耳”。所以他十分重视实用之学,提倡增加天文、地理、珠算、技能等知识的授课内容。

教导读书七彩币。其于《务本堂书目记》曰:“虽然均是书也,有本末,则有先后缓急。逐末而忘本,不急所先务,非善读书也。好书而不好学,难免玩物丧志之讥。”

激劝自信七彩币。余潜士常给乡村子弟写信,勉励他们刻苦学习,指出“自古圣贤豪杰,从艰难刻苦中成就者甚多”的求学真谛,以增强学子的学习自信心。

⑵重理轻举

余潜士是当时学界“为学不专治制举业”“不陷溺于科举利禄”的典型人物七彩币。他认为: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科举“入仕”,穷理修身比科举功名更重要。曾作《癸卯举于秋闱自嘲》,诗曰:“销磨壮志几风霜,转眼朝阳到夕阳。自笑姓名参桂籍,华颠尚逐少年场。”

⑶精深学识

县志载:余潜士“有志宋五子之学”七彩币。“生平博览群书,问者各如其意以去。一日,都人士应‘观风试’,题旨茫然,质诸宿学,亦罔有知之者。畊邨检朱子《大学•序》示之,旁观叹服。”

⑷擅长著述

余潜士著作甚丰,除《困学迩言》《居官臆测》《养蒙故事》《冶南古学》《课钞姑留》外,尚有“自检平日杂作诗文稿无可留而姑留之者”《畊邨姑留稿》六卷,另有《北行草》一卷、《北行杂咏》《北行续咏》二卷、《自鸣集》一卷七彩币

⑸谦恭虚己

余潜士一生始终保持学者的自尊与理学家特有的谦抑态度,宁肯“销磨壮志”也绝不“炫骛”自己七彩币。他在修谱序文中表明了自己的心性:“非藉以夸门第、耀里吕,谬附古贤、援华胄而张大其谱。”

注:

①丁汝恭:建安人(今建瓯),擅长古文辞,清代地方名家七彩币

②《近思录》:依朱熹、吕祖谦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著作,从宇宙生成的世界本体,到孔颜乐处的圣人气象,循着格物而穷理、存养而意诚、正心而迁善、修身而复礼、齐家而正伦理、治国平天下的古圣王礼法制度,然后批异端而明圣贤道统;全面阐述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,囊括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七彩币。“近思”二字取自《论语》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”朱熹取此书名的用意在于,把《近思录》当作学习四子著作的阶梯,四子著作又为学习《六经》的阶梯。

③北宋五子:北宋周敦颐、邵雍、张载、程颐、程颢,他们对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七彩币。周敦颐为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,其学混合了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,《太极图说》为理学初期的代表作;邵雍为北宋天象数学的创立者,思想渊源于道教,把宇宙发生的过程归结为神秘的“象”和“数”的演化过程;张载发展了“气一元论”的思想,为中国古代辩证法“两一”学说的集大成者;二程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,建立系统的、以精神之“理”为核心的学说体系。

④《小学》: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七彩币。《小学》全书六卷,分内外两篇,“内篇”有立教、明伦、敬身、鉴古,“外篇”是嘉言、善行。

⑤陈惕园:陈庚焕,号惕园,长乐学者,著有蒙学读物《童子摭谈》七彩币

⑥制军:明、清时期总督的称呼七彩币。明初,用兵时置总督,事毕即调他处或裁撤;嗣后设置渐广,武宗正德十四年(1519年)曾改称总制,俗称制台,下属则尊称其为“制帅”“制宪”或“督宪”。

汪稼门:汪志伊,字莘农,号稼门,安徽桐城人,乾隆辛卯(1771)举人,嘉庆年间任江苏巡抚、闽浙总督,清除海盗,颇有政绩,后因拘福建布政使李赓芸案不实而被革职七彩币

⑦肄业生:指有学籍而未完成教育计划规定课程的学生七彩币

⑧沈鼎甫:浙江嘉兴人,进士出身,官至工部左侍郎七彩币

⑨梁月山:梁彣,号月山,将乐人,理学学者,著有《月山遗书》;去世后,丁汝恭为其撰写墓志铭、立传、出书七彩币

⑩张繁露:清朝诗人七彩币

⑪何道甫:清朝道光年间举人七彩币

⑫林文忠公:林则徐(1785—1850年),字元抚,又字少穆等,侯官县人,清代后期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、民族英雄;嘉庆十六年(1811年)进士,历官翰林编修、江苏按察使、东河总督、江苏巡抚、湖广总督;道光十九年(1839年)以钦差大臣衔赴广东查禁鸦片(后有虎门销烟),鸦片战争爆发后被构陷革职,发往新疆戍边;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重获起用,历任陕甘总督、陕西巡抚、云贵总督等职,加太子太保;道光三十年(1850年)病逝于潮州普宁,获赠太子太傅,谥号“文忠”,有《林文忠公政书》等作品传世七彩币

⑬乡贤:品德、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七彩币

编辑:林丽霞

校对:林丽霞 罗晶

审核:郑林军

监制:朱德灿

投稿邮箱:ytxw110@163.com

免责声明

1、 凡本号有标注“出品:永泰县融媒体中心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视频,版权均属永泰县融媒体中心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、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七彩币。已获授权的媒体在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大美永泰”,违者本号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2、本号转载稿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号转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号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七彩币。如擅自篡改为“来源:大美永泰”,本号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点击 在看

七彩币你小花花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