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民挖出元朝圣旨金牌,教授花6300美元买下,捐赠博物馆收藏

开元天宝物盛极,自此中原疲战争珍贵金属外流。——《感二子》

“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珍贵金属外流。”这句话大概说的就是宝物其实有很多,但能够发现宝物识别宝物珍贵的人却很少。千里马和伯乐是同等的珍贵,千里马再多而没有伯乐善于发现,也就像某些珍贵的物品,一直没有人赏识,它可能会被人们遗忘,直到遇到真正识货的人。一块金牌,它之所以珍贵,到底是因为金属质地,还是珍贵的文物,它的价值取决于遇到他的人。没有人赏识它,就是一块普通金属,而当有人赏识的时候,它就是一块熠熠生辉的宝物。李献功手上曾经有一块金牌,本来打算当做普通金属给融掉,途中却遇到了识货的伯乐,发挥出了金牌真正具有的珍贵价值。曾经有一位教授花6300美元买下了一块元朝圣旨金牌,这块金牌是一位农民挖出来的,教授买下以后却捐赠给了博物馆收藏。

在上个世纪60年代,内蒙古索伦镇有很多民众去河边采集沙石,李献功的父亲也是其中一员珍贵金属外流。在挖掘的过程当中,他的铁铲发出一声巨响,随即就挖出了一个巨大的金牌,金牌略有些厚,长度大概在25cm左右,在金牌的上端有一个圆形的孔洞。由于当时没有怎么了解过历史,他也分不清这是个什么东西,于是便去问村里见识多广的老人。老人也分不清这是什么,只说上面的字画和成吉思汗的有些相似。由于没有人认识这个金牌,从此便搁置在家中。

后来李献功的父亲在临终前才告诉他家里有这么一块金牌,并嘱托他一定要妥善保管珍贵金属外流。后来,李献功按照父亲的指示找到了金牌,但他发现这块金牌并没有什么稀奇的,和外面市场上的廉价仿制品没有什么区别,于是他把这个金牌也放在自家的地窖里。又过了几年,一次李献功清扫地窖的时候,发现有个什么东西闪闪发光,他仔细一看,这是几年前自己放在地窖中的那块金牌。这时他感觉到这块金牌有所不同,要是仿制品早已氧化生锈,而这个金牌依然闪闪发光、色泽金黄。

展开全文

好奇心驱使他去收藏协会鉴定,鉴定以后,有人告诉他并没有办法辨识金牌上的文字,只能看得出这是一块金银混合的产物珍贵金属外流。这块金牌的分量和精致的外表可以看得出它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宝物,于是收藏协会就跟李献功商量用12000买了这块金牌。李献功不同意,他认为这块金牌就算不是文物,它本身价值也超出12000元。于是他把这块金牌带回,找到市场上一个金银饰品的加工店,金店愿意比收藏协会多加5000元买下这块金牌,金店想把这块金牌融化成饰品。对于李献功而言,怎么处理这块金牌都无所谓,只要能换取高额的价钱。

但后来跟金店的商议谈崩,金牌也避免了被融掉的命运,后来辗转多次,李献功都没有把金牌卖掉珍贵金属外流。最终2000年的时候他找到了内蒙古大学历史教授包祥,包祥教授慧眼如炬,一眼便看出了金牌的价值。金牌上那些辨认不出来的文字,其实是来自元朝宗教领袖巴思巴,文字也正是他创作得巴思巴文。

元朝统治者成吉思汗,他还非常骄傲自己的丰功伟绩,于是找到巴思巴遵从自己文化民族的传统,设计出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珍贵金属外流。巴思巴文起源于多个民族,文字也只是被少许高官人士使用,在军事通行了一百多年,直到元朝灭亡。

最终包祥教授结合书本翻译出了金牌上的巴思巴文,大意是指遵从皇权,不得违抗命令,违抗命令者得以死罪珍贵金属外流。从大概含义可以看得出来,这块金牌在当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。在包祥的劝说下,李献功同意以合适的价格卖给包祥,最终包祥教授以6300美元买下金牌。几年后,包祥教授将金牌捐献给了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,从此金牌尘埃落定,终于归于最好的归宿。

参考资料:《马说》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