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文物流失海外,全怪这个道士?他做的一切我们无法想象

Connor 币安Binance交易所 2023-06-07 88 0

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,此后历经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、西夏、元等历代的兴建,形成巨大的规模,有洞窟735个,壁画4.5万平方米、泥质彩塑2415尊,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、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,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珍贵金属外流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莫高窟内所藏的4万多卷珍贵经书却在清末的时候流失到了海外,而这一切都和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有关。

1907年王道士将13000多件经卷以700两白银的价格卖给了英国的斯坦因;一年后他又将5500件精品经卷以500两白银的价格卖给了法国的伯希和;四年后日本的橘瑞超等用350两白银从王道士手中买走经卷400多件;1914年王道士又将500多件经卷卖给了俄国的奥登堡珍贵金属外流。不完全统计,在短短的数年间,就有近两万件珍贵文物从王道士手中流失到了海外。王道士也因此被饱受骂名,人们称他为鼠目寸光,见利忘义。

王道士出生于1849年,成年后曾在清军绿营中当兵珍贵金属外流。离开绿营后才受戒成为道士,并远游新疆。1897年秋季,王道士来到了莫高窟。此时的莫高窟因为长久无人管理,破败不堪,王道士成了这里唯一的主人,开始掌管起了荒无人烟的文化宝库。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,王道士的身上,注定要有他承担不起的骂名。但是我们似乎都错怪了这个本应该是另一个样子的小人物。

展开全文

王道士在莫高窟住下后,先是花了一段时将这里清扫干净,之后他开始四处奔波,苦口劝募,准备积攒钱财对破损的洞窟进行修补珍贵金属外流。在募捐的同时,他还请了当地人杨某为助手,帮助自己抄写经书,向周围的百姓们售卖,以增加收入。1900年夏天的一天,杨某在窟甬道内北壁磕烟锅头时,觉有空洞回音,疑有秘室。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王道士,莫高窟藏经洞就这样被发现了。

虽然王道士没有多少文化,但他还是意识到了这些经卷的重要性珍贵金属外流。他从藏经洞里拿了两卷经书,然后步行50里来到了敦煌县城,找到了县令严泽,希望他能派人将这些经书妥善保管起来。没想到严泽是个不学无术的人,眼中只有金银财宝,这两卷珍贵的经书在他看来和废纸无疑,他粗暴地把王道士给赶走了。但王道士并没有灰心,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,赶着毛驴走了800多里地来到肃州,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。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,最后得出结论: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,就此了事。

从肃州回来后,王道士又给慈禧太后写了一封信,反映藏经洞的情况,但并没有得到回音珍贵金属外流。从藏经洞发现的那一天起,王道士为了经书的安全,先后奔波了6年,做了他这个小人物所能做的一切,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回报,清政府的官员们对这些珍贵的经书毫不重视。奔波了6年的王道士终于绝望了,于是当英国人斯坦因以佛教信徒的面目出现后,他一次性卖给了他13000多卷经书,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,最终导致了数万卷珍贵的经书外流。卖经书所得的银两,王道士并没有据为己有,而是全部用在了莫高窟的修补工程当中。扪心自问,如果换成你是王道士,在当时的情况下,你能比他做得更好吗?数万卷经书外流,清政府的责任比谁都大,把所有的罪名都归在王道士身上,显然是不公允的,他这个小人物也承担不起。

评论